齮
齒部
共23画
左右结构 U+9F6E
CJK 基本汉字
汉语字典
齮字概述
〔齮〕字拼音是 yǐ,部首是齒,总笔画是23画。
〔齮〕字是左右结构,。
〔齮〕字仓颉码是YUKMR,五笔是HWWK 86 、 HBDK 98,四角号码是,郑码是IOAJ,中文电码是,区位码是。
〔齮〕字的UNICODE是U+9F6E,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40814,UTF-32:00009f6e,UTF-8:E9 BD AE。
齮的笔顺
齮的意思
齮

基本解释
①〔~齕( hé )〕a.毁坏,如“且秦复得志于天下,则~~用事者坟墓矣。”b.倾轧,如“室家何抢攘,朝士亦~~。”
②咬:“~嚼午忘饥。”
详细解释
动词
1.咬,啃bite。
饥饿之时,普皆诤食,疲瘦羸劣,斗相齮齮。 —— 《正法华经》
齮嚼(咬嚼);齮骱(用半边牙齿咬啃);齮挈(咬噬)
2.侵犯invade。
纵横南洋,齮我海疆。 —— 清· 薛福成《浙东防录序》
齮字的翻译
- bite
- beißen, schneiden
齮的国语辞典解释
齮

详细解释
动
◎咬、啮。
《说文解字•齿部》:“齮,啮也。”宋•王令〈谢李常伯〉诗:“喁哦夜不休,齮嚼午忘饥。”清•徐珂《清稗类钞•动物类•薛叔耘见蚁斗》:“相齮者,相禽者,胜相嗾者,败相救者,相持僵毙不动者,沓然眩目。”
注:国语辞典来源于台湾重编国语辞典修订本
齮的两岸词典解释
齮

详细解释
◎〈书〉咬。
喁哦夜不休,齮嚼午忘饥(宋‧王令〈谢李常伯诗〉)。
注:两岸词典来源于中华文化总会
齮的字源字形
楚〔战国〕 简 望山
唐 石经 开成石经
宋 印刷字体 广韵
宋 印刷字体 增韵
明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清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
齮字组词
含齮字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