鯊
魚部
共18画
上下结构 U+9BCA
CJK 基本汉字
汉语字典
鯊字概述
〔鯊〕字拼音是 shā,部首是魚,总笔画是18画。
〔鯊〕字是上下结构,。
〔鯊〕字仓颉码是EHNWF,五笔是IITO,四角号码是,郑码是VKMR,中文电码是,区位码是。
〔鯊〕字的UNICODE是U+9BCA,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39882,UTF-32:00009bca,UTF-8:E9 AF 8A。
鯊的笔顺
鯊的意思
鯊鲨
shāㄕㄚ基本解释
◎〔~魚〕海洋中的大魚,種類很多。有的種類頭上有一噴水孔。性兇猛,捕食其他魚類。鰭稱魚翅,肝可制魚肝油。亦作“沙魚”;亦稱“鮫”。
详细解释
名词
1.吹沙魚 siluroid。亦稱“鯊鮀”、“鮀”,是一種生活在溪澗的小魚。如:鯊潯(有吹沙魚遊動的海邊)
2.鯊魚 shark,亦稱“鮫”。包括大約225種食肉性的板鰓亞綱魚類,主要生活於熱帶與亞熱帶的海洋中,具紡錘形的身軀和歪形尾以及堅硬的通常是灰色的皮膚,皮膚上有大量的瘤子,顯得很粗糙,吻部突出於嘴的前邊,兩邊都有鰓孔,雄魚有鰭腳和伸長的腹鰭。
鯊字的翻译
- shark
- Haifisch, Hai (S)
- requin
鯊的国语辞典解释
鯊鲨
shāㄕㄚ详细解释
名
1.软骨鱼纲鲛目鱼类的通称。约有二百至二百五十种,多生活在海中。肉食性,性情凶猛。肉可食,肝可制成鱼肝油,鳍可做鱼翅,用途很广。
2.一种生活在溪涧的小鱼。
明•李时珍《本草纲目•卷四四•鳞部•鲨鱼》:“此非海中沙鱼,乃南方溪涧中小鱼也。居沙沟中,吹沙而游,咂沙而食。”
注:国语辞典来源于台湾重编国语辞典修订本
鯊的两岸词典解释
鯊鲨
shāㄕㄚ详细解释
◎鱼名。呈纺锤状而稍扁,体型大而凶猛。口横向裂开,牙锋锐利,胸鳍、腹鳍大,尾鳍发达。攻击时行动敏捷,捕食其他鱼类为生。也作“沙鱼”(陆⃝今不用)、“鮫”、“鲨鱼”。
注:两岸词典来源于中华文化总会
鯊的字源字形
唐 石经 开成石经
宋 印刷字体 广韵
宋 印刷字体 增韵
明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清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
鯊字组词
含鯊字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