ㄙㄚˇ

革部 共12画 左右结构 U+9778 CJK 基本汉字
汉语字典

革部

12画

4画

左右结构

形声字

AFEY 86 、 AFBY 98

TJNHE

EEMS

47547

U+9778

[122125112354] 横、竖、竖、横、竖、横折、横、横、竖、撇、横折折撇、捺

靸字概述

〔靸〕字拼音是 sǎ,部首是革,总笔画是12画。

〔靸〕字是左右结构,。

〔靸〕字造字法是形声字。

〔靸〕字仓颉码是TJNHE,五笔是AFEY 86 、 AFBY 98,四角号码是,郑码是EEMS,中文电码是,区位码是

〔靸〕字的UNICODE是U+9778,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38776,UTF-32:00009778,UTF-8:E9 9D B8。

〔靸〕字属于通用字、二级汉字

靸的笔顺

靸

靸的意思

ㄙㄚˇ

基本解释

〔~鞋〕a.一种草制的拖鞋;b.鞋帮纳得很密、前面有皮脸的布鞋。

方言,把布鞋后帮踩在脚后跟下;穿(拖鞋)~着鞋。

详细解释

名词

1.古代小儿穿的鞋子。前帮深而覆脚,无后帮。形制与之类似的拖鞋也叫“靸”slippers

靸,小儿履也。从革,及声。 —— 《说文》靸,履也。 —— 《广雅》靸鞮卬角褐袜巾。 —— 《急就篇》

草靸;宝靸;靸鞵(无跟鞋,拖鞋);靸拔(鞋后跟上的襻子,拔鞋时用);靸袋(箭袋)

2.低下的物品inferiorthing

动词

把布鞋后帮踩在脚后跟下,穿[拖鞋] slipper。如:靸拉(拖着鞋子)

靸字的翻译

  1. a child's shoes; slippers
  2. Hausschuhe, Pantoffeln (S)​, Schuhe (S)

靸的国语辞典解释

1ㄊㄚ

详细解释

1.拖著鞋子。

《儒林外史•第四回》:“那日在这里住,鞋也没有一双,夏天靸著个蒲窝子,歪腿烂脚的。”

2.穿。

《红楼梦•第一四回》:“又有十三众尼僧搭绣衣,靸红鞋,在灵前默诵接引诸咒,十分热闹。”

2ㄙㄚˇ

详细解释

一种没有后跟的鞋子。今日的拖鞋是其遗制。原以皮制,为朝祭之服饰或舞女所著。后亦代以草编。

元•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卷一八•靸鞋》:“西浙之人,以草为履而无跟,名曰:『靸鞋』。妇女非缠足者,通曳之。”

注:国语辞典来源于台湾重编国语辞典修订本

靸的两岸词典解释

ㄙㄚˇ

详细解释

某些地区指把鞋后帮踩在脚后跟下;也指穿(拖鞋)。

靸著鞋出去了、靸坏了好几双鞋了、在家里就靸拖鞋。

注:两岸词典来源于中华文化总会

靸的字源字形

靸(印刷字体·宋·广韵) 印刷字体 广韵

靸(印刷字体·宋·增韵) 印刷字体 增韵

靸(印刷字体·明·洪武正韵)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靸(印刷字体·清·康熙字典)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

靸字组词

靸开头的词语

靸袋 更多…

靸结尾的词语

履靸 棕靸 马靸 更多…

靸在中间的词语

更多…

含靸字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