紲
糹部
共11画
左右结构 U+7D32
CJK 基本汉字
汉语字典
紲字概述
〔紲〕字拼音是 xiè,部首是糹,总笔画是11画。
〔紲〕字是左右结构,。
〔紲〕字仓颉码是VFPT,五笔是XANN,四角号码是,郑码是ZEZ,中文电码是,区位码是。
〔紲〕字的UNICODE是U+7D32,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32050,UTF-32:00007d32,UTF-8:E7 B4 B2。
紲的意思
紲绁

基本解释
◎见“绁”。
详细解释
名
◎拘系用的绳索。
《韩非子•说疑》:“或在山林薮泽岩穴之间,或在囹圄绁绁缠索之中。”《汉书•卷六二•司马迁传》:“十年而遭李陵之祸,幽于累绁。”
动
◎拘系、捆绑。
《汉书•卷九九•王莽传下》:“是犹绁韩卢而责之获也。”《文选•张衡•东京赋》:“扫项军于垓下,绁子婴于轵涂。”
紲字的翻译
- bridle; halter
- Leine, anleinen (S), troika
紲的国语辞典解释
紲绁

详细解释
名
◎拘系用的绳索。
《韩非子•说疑》:“或在山林薮泽岩穴之间,或在囹圄绁绁缠索之中。”《汉书•卷六二•司马迁传》:“十年而遭李陵之祸,幽于累绁。”
动
◎拘系、捆绑。
《汉书•卷九九•王莽传下》:“是犹绁韩卢而责之获也。”《文选•张衡•东京赋》:“扫项军于垓下,绁子婴于轵涂。”
注:国语辞典来源于台湾重编国语辞典修订本
紲的两岸词典解释
紲绁

详细解释
1.〈书〉绳子。
十年而遭李陵之祸,幽于累绁(《汉书‧卷六十二‧司马迁传》)。
2.〈书〉拴系;捆绑。
扫项军于垓下,绁子婴于轵涂(《文选‧张衡‧东京赋》)。
注:两岸词典来源于中华文化总会
紲的字源字形
宋 印刷字体 广韵
宋 印刷字体 增韵
宋 传抄 集篆古文韵海
明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清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
紲字组词
含紲字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