ㄈㄨˊ

糹部 共11画 左右结构 U+7D31 CJK 基本汉字
汉语字典

糹部

11画

5画

左右结构

XDCY

VFIKK VFIKE

ZGXS

23947

U+7D31

[55444413544] 撇折、撇折、点、点、点、点、横、撇、横撇/横钩、捺、点

巿

紱字概述

〔紱〕字拼音是 fú,部首是糹,总笔画是11画。

〔紱〕字是左右结构,。

〔紱〕字仓颉码是VFIKK VFIKE,五笔是XDCY,四角号码是,郑码是ZGXS,中文电码是,区位码是

〔紱〕字的UNICODE是U+7D31,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32049,UTF-32:00007d31,UTF-8:E7 B4 B1。

紱的意思

ㄈㄨˊ

基本解释

古代系印紐的絲繩,亦指官印。印~。璽~。

同「黻」。

详细解释

名词

1.形聲。从糸( mì ),表示與線絲有關。本義:系印章或佩玉用的絲帶。紱的顏色依官位品級而不同。

2.同本義silk ribbon

降尊就卑,懷璽藏紱。 —— 《文選·張衡·西京賦》授單于印紱。 —— 《漢書·匈奴傳下》

3.古代作祭服的蔽膝 knee hide。縫於長衣之前。爲祭服的服飾。周制帝王、諸侯及諸國的上卿皆着朱紱。

朱紱方來。 —— 《易·困卦》

紱字的翻译

  1. ribbon or cord used attach ornaments
  2. Schärpe, Schieberahmen (S)
  3. écharpe, tenue pour sacrifice

紱的国语辞典解释

ㄈㄨˊ

详细解释

1.系印环用的丝绳。

《集韵•入声•勿韵》:“绂,绶也。”《汉书•卷九四•匈奴传下》:“将率既至,授单于印绂。”

2.古代衣裳前的蔽膝。

《易经•困卦•九二》:“困于酒食,朱绂方来,利用享。”唐•孔颖达•正义:“绂,祭服也。”《聊斋志异•卷一一•王者》:“见有王者,珠冠绣绂,南面坐。”

注:国语辞典来源于台湾重编国语辞典修订本

紱的两岸词典解释

ㄈㄨˊ

详细解释

〈书〉古代系(ㄐ丨ˋ jì)官印的丝带。依官位高低而有颜色上的区别,可用于识别、表彰身分。

朱绂、怀玺藏绂(隐藏高贵身分)。

注:两岸词典来源于中华文化总会

紱的字源字形

紱(石经·汉·熹平石经) 石经 熹平石经

紱(印刷字体·宋·广韵) 印刷字体 广韵

紱(印刷字体·宋·增韵) 印刷字体 增韵

紱(印刷字体·明·洪武正韵)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紱(印刷字体·清·康熙字典)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

紱字组词

紱开头的词语

更多…

紱结尾的词语

更多…

紱在中间的词语

更多…

含紱字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