紞
糹部
共10画
左右结构 U+7D1E
CJK 基本汉字
汉语字典
紞字概述
〔紞〕字拼音是 dǎn,部首是糹,总笔画是10画。
〔紞〕字是左右结构,五行属火。
〔紞〕字仓颉码是VFLBU,五笔是XPQN,四角号码是,郑码是ZWRD,中文电码是,区位码是。
〔紞〕字的UNICODE是U+7D1E,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32030,UTF-32:00007d1e,UTF-8:E7 B4 9E。
紞的意思
紞
dǎnㄉㄢˇ基本解释
①古时冠冕上用来系瑱的带子:“王后亲织玄~。”
②缝在被端用以区别上下的丝带:“缁衾,赬里,无~。”
③敲;击。
④击鼓声:“~如打五鼓,鸡鸣天欲曙。”
详细解释
名词
1.又如:紞纩。
2.缝在被端的丝带silk ribbon。
3.象声词。击鼓声 tat-tat。如:紞如(形容击鼓的声音);紞紞然(形容似击鼓之声);紞紞(击鼓声)
紞字的翻译
- a fringe
- frange en soie d'une couronne
紞的国语辞典解释
紞
dǎnㄉㄢˇ详细解释
名
◎垂于冠冕两旁,悬系玉瑱的彩线。
《左传•桓公二年》:“衮冕黻珽,带裳幅舄,衡紞纮綎,昭其度也。”
状
◎形容击鼓声。参见“紞紞”、“紞如”等条。
注:国语辞典来源于台湾重编国语辞典修订本
紞的两岸词典解释
紞
dǎnㄉㄢˇ详细解释
1.〈书〉古代垂于冠冕两旁,可用来悬系玉瑱的丝绳。
王后亲织玄紞(《国语•鲁语》)。
2.〈书〉拟声词。模拟敲鼓的声音。
紞如打五鼓,鸡鸣天欲曙(《晋书‧卷九十‧良吏列传‧邓攸》)。
注:两岸词典来源于中华文化总会
紞的字源字形
宋 印刷字体 广韵
宋 印刷字体 增韵
明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清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