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ěi ㄌㄟˇ

土部 共18画 上下结构 U+58D8 CJK 基本汉字
汉语字典

土部

18画

15画

上下结构

LLLF

WWWG

KIKB

60104

U+58D8

[251212512125121121] 竖、横折、横、竖、横、竖、横折、横、竖、横、竖、横折、横、竖、横、横、竖、横

壘字概述

〔壘〕字拼音是 lěi,部首是土,总笔画是18画。

〔壘〕字是上下结构,。

〔壘〕字仓颉码是WWWG,五笔是LLLF,四角号码是,郑码是KIKB,中文电码是,区位码是

〔壘〕字的UNICODE是U+58D8,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22744,UTF-32:000058d8,UTF-8:E5 A3 98。

〔壘〕字属于最常用字、三叠字

壘的笔顺

壘的意思

1lěiㄌㄟˇ

基本解释

军营中用作御敌的墙壁或防守用的堡砦。如:壁垒;深沟高垒;两军对垒。《左傳•文公十二年》:“秦不能久,請深壘固軍以待之。”

堆;砌。如:垒墙。唐姚合《武功縣中作三十首》之二十八:“壘階溪石浄,燒竹竈煙輕。”

累积。《管子•輕重》:“言能得者壘十人。”

星名。《史記•天官書》:“(北宫玄武)其南有衆星,曰羽林天軍,軍西為壘,或曰鉞。"

姓。《廣韻•旨韻》:“壘,姓。《後趙録》有壘澄,本姓裴氏。”

详细解释

名词

1.形聲。從土,畾(雷)聲。本義:軍壁,防護軍營的牆壁或建築物。

2.同本義rampart

壘,軍壁也。 —— 《說文》四郊多壘。 —— 《禮記·曲禮上》營軍之壘舍。 —— 《周禮·夏官·量人》因壘而降。 —— 《左傳·僖公十九年》摩壘而還。 —— 《左傳·宣公十二年》於城內更築堅壘。 —— 清· 邵長蘅《青門剩稿》故壘西邊。 —— 宋· 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

壘培(軍營中的圍牆等防禦工事);壘尉(官名。掌理警衛營堡、緝捕盜賊的武官);壘和(軍營的大門);壘口(營壘的入口);壘舍(猶營房);深溝高壘;兩軍對壘

3.棒球內場的一個壘 base in baseball

在第一壘被殺出局

1.把磚、石等重疊砌起來build by piling bricks, clay,stones,etc.

請深壘固軍。 —— 《左傳·文公十二年》

壘城(築壘近大城叫壘城);壘壘(相疊重沓的樣子);壘斷(堵截住);壘塊(積石。比喻胸中鬱積的不平之氣);壘壘(一堆一堆地叢列着);壘堆(堆積;擁擠)

2.通「纍」。捆綁bind; tie; bundle up

甲不解壘,兵不解翳。 —— 《管子·小匡》氐羌之虜也。不憂其壘也。 —— 《荀子·大略》

壘字的翻译

  1. rampart, military wall
  2. Wall (S)​, Lei (Eig, Fam)
  3. maçonner, rempart

壘的国语辞典解释

1lěiㄌㄟˇ

详细解释

1.军营中防守的掩蔽体或城堡。

壁垒、堡垒。

2.棒、垒球比赛中,提示选手跑步得分的标示物。

一、二垒有人。

3.姓。如晋代有垒锡。

用土、石或砖等堆砌起来。

唐•姚合〈武功县中作〉诗三○首之二八:“垒阶溪石净,烧竹灶烟轻。”

垒墙。

2ㄌㄩˋ

详细解释

参见“郁垒”条。

注:国语辞典来源于台湾重编国语辞典修订本

壘的两岸词典解释

1lěiㄌㄟˇ

详细解释

1.用砖、石、土坯等砌或筑。

垒墙、垒石。

2.军营里防守用的墙壁或城堡等。

壁垒森严、高垒深壁。

3.棒球、垒球比赛中,守方的据点及攻方得分的标示物。

本垒、跑垒、全垒打。

4.姓。

2ㄌㄩˋ

详细解释

参见【郁垒】。

注:两岸词典来源于中华文化总会

壘的字源字形

壘(金文·战国·战国早期) 战国 金文 战国早期

壘(简·汉·张家山) 张家山

壘(印刷字体·宋·广韵) 印刷字体 广韵

壘(印刷字体·宋·增韵) 印刷字体 增韵

壘(传抄·宋·集篆古文韵海) 传抄 集篆古文韵海

壘(印刷字体·明·洪武正韵)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壘(印刷字体·清·康熙字典)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

壘字组词

壘开头的词语

更多…

壘结尾的词语

更多…

壘在中间的词语

更多…

含壘字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