匏
勹部
共11画
左右结构 U+530F
CJK 基本汉字
汉语字典
匏字概述
〔匏〕字拼音是 páo,部首是勹,总笔画是11画。
〔匏〕字是左右结构,五行属水。
〔匏〕字造字法是形声字。
〔匏〕字仓颉码是KSPRU,五笔是DFNN,四角号码是,郑码是GDZR,中文电码是0549,区位码是6243。
〔匏〕字的UNICODE是U+530F,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21263,UTF-32:0000530f,UTF-8:E5 8C 8F。
〔匏〕字属于通用字、二级汉字
匏的笔顺
匏的意思
匏

基本解释
①〔~瓜〕a。一年生草本植物。果实比葫芦大,对半剖开可做水瓢。b。这种植物的果实。均俗称“瓢葫芦”。
②中国古代八音之一,如笙、竽等。
详细解释
名词
1.会意。《说文》:“从包从瓠省。包,取其可包藏物也。”按:“瓠”( hù )葫芦。省:即省形,选取“瓠”字形体的一部分“夸”,与“包”会合成义。本义:葫芦的一种,即匏瓜。
2.同本义gourd。
匏,瓠也。 —— 《说文》匏有苦叶。 —— 《诗·邶风·匏有苦叶》吾岂匏瓜也哉? —— 《论语·阳货》其器陶匏。 —— 《汉书·郊祀志下》
匏字的翻译
- gourd; musical instrument
- Pao (Eig, Fam)
- calebasse
匏的国语辞典解释
匏

详细解释
名
1.植物名。一种葫芦。果实圆大而扁,晒干之后可当涉水的交通工具,从中剖开亦可做盛水的容器。
2.乐器名。古笙竽以匏为座,故此类乐器称为“匏”,与金、石、土、革、丝、木、竹合称为“八音”。
南朝梁•萧统〈文选序〉:“譬陶匏异器,并为入耳之娱。”
3.姓。如汉代有匏敏。
注:国语辞典来源于台湾重编国语辞典修订本
匏的两岸词典解释
匏

详细解释
1.植物名。即匏瓜。一年生草本。叶子呈掌状分裂,茎上有卷须。果实也叫匏瓜,圆大而扁,成熟后对半剖开,可作水瓢。俗称“瓢葫芦”。
2.八音之一。参见【八音】。
3.姓。
注:两岸词典来源于中华文化总会
匏的字源字形
唐 石经 开成石经
宋 印刷字体 广韵
宋 印刷字体 增韵
明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清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